科普进校园|院士与高中生和他的老师见面会聊些什么?

9月25日,2024年“全国科普日”主场活动暨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“遇见科学”特别活动在武汉市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。本场活动亮点纷呈,数百名学子聚精会神地听着徐院士生动有趣的报告,沉浸在量子科技的无穷魅力中。此外,活动举行了院士科普工作室首部科普力作《遇见科学:讲给青少年的物理公开课》的新书首发仪式,并向武汉市实验学校学生代表赠送该书,师生代表回赠鲜花,以表达对徐院士精彩报告与科普贡献的诚挚感谢。

微信图片_20241021101645.jpg

在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,眼中闪烁着对物理世界的好奇与渴望,学生代表及物理老师竞相发问,院士与高中生和他的老师聊了些什么呢?让我们一同走进院士与学子的问答世界:

微信图片_20241021102108.jpg

尊敬的徐院士您好!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二2班楼罗浩明(同音)。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物理,物理这门学科需要极强的思考力和想象力。我看到关于您的报道说,您经常坚守在寂寞的实验室里,曾有得意门生说,您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“工作”。请问,您在遭遇研究瓶颈时是怎么排解心中烦忧的呢?您有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呢?”

“科研工作是不是枯燥取决于同学们对于它的认识,如果这就是你的爱好,你自己就不会感觉到枯燥,你会自愿全心地沉浸在对科学世界的探索当中,它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深深着迷,你也会体会到科研的意义。日常生活当中我和大家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,像爬山、游泳这些运动都是我比较喜欢的。”

“尊敬的徐院士,您好!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三3班的王奕(同音),我了解到,您是1988年从江苏省板浦高中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。清北是我国几代人的梦校。但当时我国高校还没有扩招,即使在今年,清北在全国的录取比例也仅为千分之0.7左右。您考入北大的秘诀是什么?”

“在我那个年代大家对清北的崇尚程度没有现在那么高,对于当时湖北地区的考生可能认为我们武汉大学就是最好的学校,梦想中的大学。至于考上北大,我当时没想那么多,就考上了,我的秘诀或许就是我的热爱吧。清北是顶尖学府,非常好的学校,但是呢那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,而且我们好的学校也不止有清北,即使没有考上北大,依然不会阻挡我们对科学的追求,也不会影响我们能达到的科研高度。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爱好,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奋斗,我相信肯定能实现梦想。”

“徐院士您好!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的一名物理老师,物理学作为基础研究非常重要,但也非常枯燥。很多物理学家一生都要闯“无人区”、都在坐“冷板凳”。国学大师陈寅恪说,学术研究要有“独立之思想,自由之精神”。作为院士、教授、院长,您会支持您的学生以独立、自由的精神甘坐冷板凳,做好基础研究吗?如果一生都籍籍无名呢?”


“感谢这位物理老师,你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,我自己走上物理学道路跟我当年物理老师的引导是息息相关的,我记得中学时候经常会拉着物理老师,就在水泥地上或者球场上用粉笔画来画去,讨论各种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,这也是出于对物理最纯粹的爱好。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基础研究,各种设备、实验条件都很好,国内的国际的交流机会很多,对于学生培养,我十分支持他们独立自由探索,当然这个前提是你一定要热爱,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门学科你才能走下去,走得远。既然我们从事了科研工作,我们必然就需要很多的时间投入进去,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有什么成果,这也是我常说的科学家要敢于坐冷板凳。但是现在的科研环境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,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科学家们自由独立地探索,也为大家创造了非常多的交流机会、非常好的科研氛围,做出成果的人想籍籍无名都难。即使默默无闻,也是没有关系的,我想我们还是要淡泊名利,专心科研,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非常伟大的事业。”
微信图片_20241021102113.jpg
“40年前我和你们一样,坐在这里聆听老师的教导,学习书中的知识,人生真理,对未来满是憧憬,40年后我站在台上,向你们讲述,未来是属于你们的,希望你们保持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。”
同学们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他们领略了量子科技的神奇魅力,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,求知的种子已然在青少年心间种下,未来会积极探索未知,投身于热爱的科学事业,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编辑 | 武文婷

审核 | 郭全兵、陈雪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