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,眼中闪烁着对物理世界的好奇与渴望,学生代表及物理老师竞相发问,院士与高中生和他的老师聊了些什么呢?让我们一同走进院士与学子的问答世界:
“尊敬的徐院士您好!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二2班楼罗浩明(同音)。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物理,物理这门学科需要极强的思考力和想象力。我看到关于您的报道说,您经常坚守在寂寞的实验室里,曾有得意门生说,您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“工作”。请问,您在遭遇研究瓶颈时是怎么排解心中烦忧的呢?您有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呢?”
“科研工作是不是枯燥取决于同学们对于它的认识,如果这就是你的爱好,你自己就不会感觉到枯燥,你会自愿全心地沉浸在对科学世界的探索当中,它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深深着迷,你也会体会到科研的意义。日常生活当中我和大家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,像爬山、游泳这些运动都是我比较喜欢的。”
“尊敬的徐院士,您好!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三3班的王奕(同音),我了解到,您是1988年从江苏省板浦高中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。清北是我国几代人的梦校。但当时我国高校还没有扩招,即使在今年,清北在全国的录取比例也仅为千分之0.7左右。您考入北大的秘诀是什么?”
“在我那个年代大家对清北的崇尚程度没有现在那么高,对于当时湖北地区的考生可能认为我们武汉大学就是最好的学校,梦想中的大学。至于考上北大,我当时没想那么多,就考上了,我的秘诀或许就是我的热爱吧。清北是顶尖学府,非常好的学校,但是呢那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,而且我们好的学校也不止有清北,即使没有考上北大,依然不会阻挡我们对科学的追求,也不会影响我们能达到的科研高度。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爱好,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奋斗,我相信肯定能实现梦想。”
“徐院士您好!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的一名物理老师,物理学作为基础研究非常重要,但也非常枯燥。很多物理学家一生都要闯“无人区”、都在坐“冷板凳”。国学大师陈寅恪说,学术研究要有“独立之思想,自由之精神”。作为院士、教授、院长,您会支持您的学生以独立、自由的精神甘坐冷板凳,做好基础研究吗?如果一生都籍籍无名呢?”
编辑 | 武文婷
审核 | 郭全兵、陈雪芳